廣告+心得篇
文化資產是先民面對生活所形成的智慧結晶,是屬於台灣所有住民共通、共享、共創的文化瑰寶,它是一種凝聚力,亦是藝術的昇華,也是形塑文化台灣,讓台灣在全球同質化中獨樹一幟的重要資產。
台灣的無形文化資產豐富且具特色,在台灣常民生活智慧與經驗的積累下,產生出專屬於台灣本島,而迥異於其他地域的無形文化資產風貌,目前已有103件經登錄指定。
本次由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辦之「守護‧傳承-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特展」,以台灣對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活化作為展覽重點,呈現我國獨一無二的無形文化資產「傳承.創新.普及」之多元新風貌。
[民俗及文物區] |
依文資法定義:「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、信仰、節慶及相關文物」。因此,民俗經驗是一種「普化的知識」形式,且蘊藏在常民生活的許多層面之中。 本區分為三大類:節慶、信仰、生命禮俗 【信仰】以城隍、王爺、媽祖之民間三大信仰為主題,另有客家義民信仰搭配展出。 【生命禮俗】展出包含婚俗、生育禮俗- 新丁粄、成年禮-七娘媽生…等台灣古早傳承的台灣禮俗。 |
[傳統表演藝術區] |
依文資法定義:「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,包括傳統工藝美術及表演藝術」。所謂傳統表演藝術,包括傳統之戲曲、音樂、歌謠、舞蹈、說唱、雜技等藝能。 【偶戲區】台灣的偶戲表演行業,與漢人生活禮俗與信仰有著緊密的結合,皮影、傀儡、布袋戲一直依附著民間信仰的需求來發展。以皮影戲及傀儡戲作為此區入口的導引;布袋戲呈現從傳統、金光到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程及戲偶、戲台等。 【歌仔戲區】歌仔戲是唯一形成於台灣本土的傳統戲曲,歌仔戲歷經賣藥仔團、內台、外台、廣播、電視到現代劇場歌仔戲,成為台灣最盛行的民間戲曲。此區模擬戶外觀賞歌仔戲的熱鬧場景,民眾可上戲台一窺歌仔戲後台的秘密,牆面呈現歌仔戲發展歷程,並搭配文物及影音。 【其他戲曲音樂區】展出內容有南北管戲曲、小戲(包含撮把戲、採茶戲、本地歌仔)及民歌、說唱、客家八音等傳統音樂,主要呈現器樂、手抄本及出版品等,並設置視聽影音區,讓民眾以視聽方式感受台灣傳統音樂不同的特色及文化。 |
[傳統工藝區] |
依文資法定義:「所謂傳統工藝美術,包括編織、刺繡、製陶、窯藝、琢玉、木作、髹漆、泥作、瓦作、剪黏、雕塑、彩繪、裱褙、造紙、摹榻、作筆製墨及金工等技藝。」 |
[原住民族區] |
灣原住民族,泛指在十七世紀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人民尚未大量移民台灣前,就已經住在台灣及其周邊島嶼的居民。 【原住民工藝及美術區】搭設原住民石板展演平台, 展示原住民傳統手作工藝品。 【原住民樂舞區】展示傳統樂器、樂譜、服飾,介紹台灣原住民各族音樂內容與特色,並輔以精彩影音介紹,展現原住民特有的海洋文化。 |
. 以上資訊來自:http://www.tada.com.tw/taiwan/index.asp
. 消息來源--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:http://www.hach.gov.tw/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時間:2010.02.02. (二)
地點:Tantzu & Taichung
事件:Wei Hsin's Birthday、台中創意文化園區(舊酒廠) 、五南書局 und 巨匠
Ich habe mit Yvonne zu Fuß in Taichung gegangen. (near the main station.)
Um 08:30 sind wir aus dem Haus die Stadt Tantzu gefahren, danach sind wir um 09:55 in Taichung. (Thanks, Jack!)
p.s. 在第三市場我們都很高